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地方情况

2025年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在各地举行

日期:2025-06-24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字号: 打印本页

  2025年6月6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开展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当天全国共举办300多场放流活动,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6.3亿尾,其中海水经济物种12.8亿尾、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3亿尾、珍贵濒危和淡水区域性物种0.5亿尾。这是农业农村部连续第11年举办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经过多年努力,该活动已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实践。

  福建省:与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6月6日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主场活动

  6月6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市联合举办2025年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主场活动,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王乐君、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出席活动并讲话。本次活动向闽江入海口和马祖海域投放中华鲟、日本鳗鲡、花鲈、鲢、鳙等海淡水苗种285万尾。

  本次放流的200尾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放流前经过严格的种质资源鉴定和检验检疫,并进行物理标记,后续相关科研单位将对其生长洄游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主场活动注重优化调整放流物种结构,除放流中华鲟外,还增加了日本鳗鲡、黑脊倒刺鲃等区域性物种的放流数量”。

  活动当天,福建省宁德、莆田等八市一区以及55个县同步开展增殖放流,共放流水生生物苗种13.9亿单位。放流地点涉及全省1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国家级海洋公园、福安连家船民上岸点、厦金海域等重点水域,放流品种有大黄鱼、黄姑鱼等10余个品种。

  上海市:36尾中华鲟和5万尾胭脂鱼放归长江口水域

  6月6日,上海市在崇明区举行2025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36尾中华鲟和5万尾胭脂鱼放归长江口水域。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毅松、副市长陈宇剑、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出席活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渔政保障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自2004年起,上海市持续开展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6次,累计放流中华鲟、松江鲈鱼、胭脂鱼等珍贵濒危物种逾百万尾,加快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修复,推动长江大保护向纵深发展。跟踪监测显示,长江口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已呈上升趋势,优势物种种类逐年增加,水生生物资源状况不断向好。

  山西省:向黄河流域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25万余尾

  6月6日,山西省举行2025年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黄河永济段、汾河太原段等水域增殖放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1000尾,赤眼鳟、乌苏里拟鲿等黄河流域特有鱼类25万余尾,以及鲢、鳙、草鱼等淡水广布种100余万尾。

  山西省已连续19年组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累计放流各类鱼苗1.2亿余尾,全省渔业资源呈现较快恢复态势,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本次活动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省直工委组织省级机关的青年干部参与,为本次活动增添了亮丽的青春底色。

  深港联合举办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6月6日,深港两地在深圳大鹏新区与香港东平洲岛交界海域联合举办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海洋类物种367万余尾。本次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联合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共同举办,其中深圳方面放流35万尾紫红笛鲷鱼苗、330万尾斑节对虾苗以及200尾条纹斑竹鲨苗,香港方面放流赤点石斑鱼、星点笛鲷、黑鲷、黄鳍鲷等经济鱼类幼鱼2.35万尾。深港两地的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港澳渔民及市民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据统计,自1987年首次开展增殖放流以来,深圳市已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过4.5亿单位,包括虾类4.2亿尾、海水鱼苗3000余万尾以及珍贵濒危物种等,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连市:9头斑海豹放归黄渤海

  6月6日,大连市在三山岛附近海域共放流9头斑海豹以及褐牙鲆、许氏平鮋、河豚、绿鳍马面鲀等各类水生生物苗种5万尾。此次活动由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连市海洋发展局主办,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现场指导,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有关协会组织以及志愿者,渔政执法人员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斑海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我国渤海和黄海海域均有分布。放流活动当天,大连市海洋发展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还共同主办了2025年斑海豹保护宣传活动。

  山东省:连续5年举行“碧水责任·云放鱼”活动

  6月6日,以“我在江河湖海有条鱼”为主题的2025年“碧水责任·云放鱼”活动在山东省威海市举办,使用社会公益资金增殖放流许氏平鲉及褐牙鲆等鱼苗10万尾。活动采用线上认领认购、线下专人代放、公证人员监督、全程现场直播的方式,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增殖放流。这是山东省连续第5年举行“碧水责任·云放鱼”活动。

  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山东水产学会、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开通“碧水责任·云放鱼”线上认购平台,供社会公众线上认领鱼苗养护包,累计收到各界认领的鱼苗养护包1.3万个,购买鱼苗21万尾。增殖放流时同步进行直播,捐赠者和社会公众可以实时观看代放鱼苗全过程,满足各地群众放流水生生物的需求。为进一步扩大增殖放流的社会参与度、增强群众体验感,活动当天,来自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检察机关、小学的百余名志愿者,共同参与线下放流活动并观看增殖放流科普展板。本次放流活动还邀请公证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放流科学规范、透明公开。

  长江流域24个城市联动增殖放流,50万尾珍贵濒危鱼类放归长江

  6月6日,以“从高山到大海,助力濒危鱼类回家”为主题,武汉、重庆、长沙、扬州等长江流域24个城市联合开展公益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向长江水系放流50万尾珍贵濒危和土著鱼类,其中武汉市共放流900尾半岁中华鲟幼鱼和100尾一岁半中华鲟亚成体。

  本次放流活动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渔业协会等机构指导,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湖北省慈善总会等多家公益力量共同发起,26个地方公益组织分别承办。此次公益放流活动通过联合多个单位在多地共同开展,对促进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提高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自2023年起,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每年在6月6日开展多城联动增殖放流活动。2023年、2024年参与城市分别是5个、14个,今年参与城市达24个,活动规模逐年扩大。

  黑龙江省:放流冷水鱼650万尾

  6月6日,黑龙江省在密山市兴凯湖畔放流兴凯湖大白鱼、鲢等鱼类苗种650万尾,拉开了以“燃情夏日 鱼跃龙江”为主题的全省2025年冷水鱼放流季系列活动的序幕。本次活动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密山市渔业渔政主管部门、渔民代表、市民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冷水鱼产业发展。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可以起到促进渔业资源恢复、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作用。2025年,全省将投放各类冷水鱼苗5000余万尾,为冷水鱼产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将切实强化增殖放流管理,加强全省增殖放流规划,精准选择放流物种,科学划定放流区域,合理确定放流时间,强化增殖放流监管,构建“事前规范苗种供应、事中强化现场督导、事后跟踪生态监测”的闭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提高增殖放流质效,统筹渔业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唱响黑龙江春育、夏放、秋捞、冬捕四季歌,打造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江苏省:全省同步开展20场增殖放流活动

  6月6日,江苏省南京、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扬州等地同步举办20场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长江、海洋等重要渔业水域投放中华鲟、胭脂鱼、铜鱼等珍贵濒危及区域性物种360万余尾,细鳞鲴、长吻鮠、大黄鱼、黑鲷、黄姑鱼等重要经济物种3200余万尾。

  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南京市有关单位共同在鼓楼区下关滨江水生生物放流平台举行增殖放流活动,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高校志愿者、企业代表、机关团体等100余人参加。本次增殖放流活动在定点放流平台(场所)举行,对引导社会公众定点、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高度重视定点放流平台(场所)建设,全省共建设4个定点放流平台(场所)。下关滨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平台由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负责建设并维护,常年对社会开放。2025年以来,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在该平台开展规模性增殖放流活动8次,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对增殖放流活动给予协助和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当地,增殖放流已成为全民参与的生态工程,为长江大保护增添了新的活力。

  甘肃省:向长江流域放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重口裂腹鱼6.2万尾

  6月6日,甘肃省举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将6.2万尾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重口裂腹鱼放流至白龙江武都段。白龙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是重口裂腹鱼的重要栖息地,此次大规模增殖放流有利于重口裂腹鱼种群恢复、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本次活动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公安厅、陇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现场指导,陇南市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干部职工及群众共400余人参与活动。

  结合本次活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对下一步长江禁渔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省内各级长江禁捕专班全面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2025年工作方案》和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有关要求,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坚定不移、毫不动摇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其中,就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提出进一步要求,明确各地要对从苗种培育到放流效果评估的全过程实行监管。

  四川省:增殖放流71万余尾长江鲟

  6月6日,四川省在泸州市合江县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本次活动共放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鲟71.41万尾,包括子一代亲本161尾、子二代亲本150尾,以及各种鱼类苗种71.38万尾。当天,全省各地同步开展60余场放流活动,共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约1044万尾,其中淡水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约718万尾,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约326万尾。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切实加强珍贵濒危苗种供应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和农业农村部宜宾长江鲟人工繁育基地建设,成功实施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并实现自然繁殖试验成功,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省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超1亿尾,有力促进了水生生物种群资源恢复,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了坚实的“四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