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地方情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携手全球龙头企业共推深远海养殖虹鳟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11-12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字号: 打印本页
  近日,第28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在青岛圆满落幕。在这场全球水产领域的盛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挪威最大虹鳟养殖企业Firda Seafood就定制化虹鳟养殖工船项目达成深度合作共识。此次合作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养殖工船技术已跻身全球虹鳟工船养殖领域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深远海智慧渔业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为全球深远海养殖产业升级注入了“中国力量”。目前,双方正进一步就相关法规与政策展开研究,计划在政策环境明晰后,正式启动十万吨级虹鳟养殖工船合作项目。

  Firda公司作为挪威虹鳟养殖行业的领军企业,深耕高端水产养殖数十年,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享有极高声誉。2024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领导带队访问挪威期间,与Firda公司首次建立联系,针对工船养殖虹鳟的技术可行性、环境适应性等展开初步探讨。今年,挪威渔业局正式出台新规,允许符合技术标准的海上封闭式养殖单元在红色区域开展养殖,这一政策调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创的“船载舱养”模式高度契合,合作意向持续升温。

  青岛渔博会期间,这场跨国合作迎来关键突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崔铭超研究员与Firda公司董事长、CEO等核心管理层开展了面对面深度磋商,就大规格虹鳟鱼种的工船养殖方案、定制化技术改造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双方明确,将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十万吨级养殖工船为基础,结合Firda公司的虹鳟养殖经验,共同开发专属养殖工船,重点优化养殖舱体结构、智能监测系统和环境调控技术,打造适配虹鳟生长特性的“移动海上牧场”。Firda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对双方合作抱有强烈推进意愿,认为中国养殖工船的技术实力为其突破养殖空间限制、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核心支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内领先的水产养殖工船设计研发机构,凭借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创新技术,成功掌握了养殖工船设计的核心技术,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设计的养殖工船,具备极强抗风浪能力、自动化设施高度集成、环境监控精准控制等特点,能够为大规格鱼种养殖提供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的生产环境,显著提升养殖效率和鱼类健康管理水平。此次针对虹鳟养殖的定制化开发,将进一步拓展其养殖品类适配性,推动工船养殖技术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升级。业内专家指出,此次中挪合作不仅是技术与资源的强强联合,更标志着我国养殖工船技术为全球封闭式海上养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从“自主创新”走向“全球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