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大连渔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好势头
2004年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连渔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在渔业传统养殖水域逐步减少、捕捞资源衰减的情况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渔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渔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全年实现渔业产值136.6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266.5亿元,同比均增长13.3%;渔业经济增加值119.4亿元,增长11.9%;水产品出口创汇6.9亿美元,增长21.9%;渔民人均收入9600元,增长15.7%。
渔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快。渔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六个“百万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全年新增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25万平方米,总规模达到80万平方米;新增海参增养殖面积12万亩,总面积达到54万亩;新增虾夷扇贝增养殖面积15万亩,总面积达到75万亩;新增滩涂贝类增养殖面积10万亩,总面积达到55万亩;新增魁蚶增养殖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12万亩;新增水产品加工成品量8万吨,成品总量达到了73万吨。
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上海水增养殖、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项目200余个,投资总额37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96个,2000万元以上的60个,5000万元以上的18个;吸引外来资金33.4亿元,占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1.3 %。
渔业龙头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由上年的9个增加到16个,獐子岛、新海洋、善岛、天宝、富谷、玉璘、棒棰岛等12个骨干企业新增资7亿多元,新上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水平先进。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獐子岛、善岛、棒棰岛和天宝去年分别投资1.35亿元、1亿元、6000万元和8000万元新增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经贸项目,企业规模和势力进一步增强。獐子岛渔业集团实现利润9000万元。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由上年的41家增加到75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面积达到110万亩,占全市海水增养殖面积60%。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由上年的2个增加到52个,水产绿色食品新增6个,达到32个,有机食品新增3个,达到10个。源头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70%以上渔业企业建立了水产质量管理的五项制度,10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取得HACCP认证。7月1日起,在20家大型市场对13种水产品正式实施准入制度。国家和该市抽检的220个对虾、牙鲆、扇贝、海参、海带、裙带菜等样品,药残、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等合格率98%。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在认真总结前三年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渔业安全教育,加大渔业船舶职务船员技术培训工作力度,不失时机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加大渔业安全工作投入,积极探索强化管理措施。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渔业海损事故、死亡(失踪)人数、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68%、46%、和64%。
涉外渔业在整顿中稳步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对可能引发涉外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隐患问题、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和整治。进一步加强了涉外渔业培训,提高了渔民在涉外生产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大执法力度,对试图越界的渔船进行劝退和警示。全市涉外渔船700多艘,实现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19亿元。
渔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快。渔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六个“百万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全年新增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25万平方米,总规模达到80万平方米;新增海参增养殖面积12万亩,总面积达到54万亩;新增虾夷扇贝增养殖面积15万亩,总面积达到75万亩;新增滩涂贝类增养殖面积10万亩,总面积达到55万亩;新增魁蚶增养殖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12万亩;新增水产品加工成品量8万吨,成品总量达到了73万吨。
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上海水增养殖、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项目200余个,投资总额37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96个,2000万元以上的60个,5000万元以上的18个;吸引外来资金33.4亿元,占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1.3 %。
渔业龙头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由上年的9个增加到16个,獐子岛、新海洋、善岛、天宝、富谷、玉璘、棒棰岛等12个骨干企业新增资7亿多元,新上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水平先进。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獐子岛、善岛、棒棰岛和天宝去年分别投资1.35亿元、1亿元、6000万元和8000万元新增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经贸项目,企业规模和势力进一步增强。獐子岛渔业集团实现利润9000万元。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由上年的41家增加到75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面积达到110万亩,占全市海水增养殖面积60%。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由上年的2个增加到52个,水产绿色食品新增6个,达到32个,有机食品新增3个,达到10个。源头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70%以上渔业企业建立了水产质量管理的五项制度,10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取得HACCP认证。7月1日起,在20家大型市场对13种水产品正式实施准入制度。国家和该市抽检的220个对虾、牙鲆、扇贝、海参、海带、裙带菜等样品,药残、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等合格率98%。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在认真总结前三年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渔业安全教育,加大渔业船舶职务船员技术培训工作力度,不失时机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加大渔业安全工作投入,积极探索强化管理措施。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渔业海损事故、死亡(失踪)人数、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68%、46%、和64%。
涉外渔业在整顿中稳步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对可能引发涉外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隐患问题、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和整治。进一步加强了涉外渔业培训,提高了渔民在涉外生产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大执法力度,对试图越界的渔船进行劝退和警示。全市涉外渔船700多艘,实现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