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中国渔业报:“桑美”无情人有情

日期:2007-01-31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 本报记者   余向东

  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于8月10日17时25分在闽浙交界沿海登陆,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风力超17级。“桑美”重创福建省宁德市所属福鼎、霞浦、福安等市县,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渔业受灾面积9.8万亩,养殖网箱损毁12万个,育苗场冲毁79座,渔船沉毁2400多艘,水产品丢毁6.3万吨,渔业经济损失15亿多元。

  “桑美”之残酷是这样描述的:在福鼎市沙埕渔港附近,水泥杆和碗口粗大树被拦腰切断,屋顶被整体搬移,瓦片嵌入树干达几公分,某个村庄被大水淹没达7米。一场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突如其来,又扬长而去。五个多月过去了,受灾渔区渔业生产恢复得怎么样?渔民生活得怎么样?

  农业部关注灾区渔民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程视察福建灾区,检查指导救灾工作。农业部、民政部、交通部、水利部等部委领导纷纷赴灾区了解受灾情况,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资金、物资、技术上的支持。

  农业部认真落实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多次派出调查组、工作组、慰问组到灾区考察调研,协助各地政府,研究恢复农业、渔业生产措施。9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到沙埕渔港慰问渔民,探访灾情。农业部先后两次共拨出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渔民进行救灾补助,支持渔民恢复生产。

  2007年1月22日,范小建副部长再次来到沙埕港,乘坐车船在弯曲深远的港区内巡查,了解养殖渔排和网箱的恢复情况,分别与养殖、捕捞渔民和当地干部座谈。座谈中,养殖渔民冯与云说,台风前他家有120口网箱,现在已经恢复到100口,每口养殖网箱政府补助170元,加上银行贷款和多方筹资一共投入了20多万元,虽然有困难和压力,但是养殖生产的大黄鱼春节后就可以上市了,很有盼头。范小建登上福鼎渔1275船,与船老大蔡祖龙等捕捞渔民在甲板上攀谈。这条350马力的铁壳船,是灾后从海底打捞出来的,修理费花掉20多万元,已经正常出海作业;而它的旁边还停着几条锈迹斑斑的渔船,看样子还处于瘫痪状态。作为当地渔民协会会长的蔡祖龙一口气说了三个困难:一是木壳船沉毁后,造新船贷款难解决;二是部分铁壳船报废后,用老船证去买新船行不行;三是跨省捕捞作业审批手续要帮渔民办好、快办。范小建当场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修德、福鼎市政府领导协商,给老蔡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

  范小建在调研座谈时,十分关注渔业贷款、渔民和渔船保险、船上救生设备、渔港规划和建设、海上安全通信、渔民群众的生活现状等等,他告诉渔民:我代表农业部来慰问大家,也向你们表示感谢和敬意,你们抗灾自救的精神非常可贵,灾后恢复生产很有成效。范小建还看望了在抗台救灾中牺牲的渔民英雄罗成财的家属,走访了“闽东渔业安全应急电台”,慰问了基层渔政人员。

  灾后各级政府总动员

  早在台风登陆之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已经启动《渔业防台风工作预案》,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及时收集传达台风信息。全省1万余艘出海渔船全部及时回港,全省50多万个海水网箱上作业的3万余人安全撤离,否则损失不堪设想。福建省一位副省长说,当时许多群众对这场台风的威力估计不足,不愿撤出去,各级政府和组织费了很大力气,甚至采取非常强硬的手段,坚决把人拉出来,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去年8月到年底,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5个月内五赴福鼎,深入渔村渔港,检查指导救灾和渔业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灾区各级政府紧急动员,纷纷成立工作组和专门救灾机构,妥善安置灾民,组织恢复生产。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尤其重视水产苗种场的恢复重建,调进补给养殖苗种,从浙江和省内一些地方联系大黄鱼、紫菜等品种的苗种;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育苗室调运黑石斑鱼苗2000多尾,价值3万多元,无偿提供给受灾渔民;福鼎、霞浦、福安等县市的50多个水产育苗场在短期内得到修复。

  沙埕港避风条件好,过去很少发生避风船只沉没事故,而这一次沉船上千艘。8月11日,福鼎市就成立了沉船打捞工作组,联系国内较强实力的打捞公司进行打捞,打捞经费由市里解决。同时要求全市船舶建造厂和维修厂加班加点,优先维修受灾渔船,严禁抬高维修费用。福鼎市近200家紫菜加工厂受台风袭击,停产停工,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要求对紫菜加工厂优先恢复供电,使得70%的加工厂短期恢复了生产。

  福鼎市信用联社的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年共放贷8.8亿元,而在灾情发生后的4个多月内放贷4.8亿元,其中2亿多元实行优惠利率,还款期限延长。尽管还不能满足渔民需求,但他们已尽了最大努力。

  渔业生产已恢复过半

  前歧镇大湾海域,是福鼎市闽威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三个养殖基地之一,该基地原先有1000多口网箱。台风登陆的当夜,公司董事长方秀就带领员工赶到海上,连夜抢修渔排,保住了87口网箱中500多条价值近4万元的七星鲈鱼亲鱼,保住了希望。目前,闽威公司的养殖鱼排已恢复过半,灾后每月出口韩国的鲈鱼达120多吨,接近灾前出口量,而且公司提供的鱼苗带动了周围一批养殖户。1月22日,方秀对前来慰问的范小建副部长说:毁灭性的台风灾害,并没有毁灭养殖户的信心,我们既要依靠政府,更要自力更生,2007年闽威公司将继续恢复生产、扩大养殖,还准备建加工厂。当然我们也更加增强了风险意识,公司建在海上的可移动式办公用房,可以抗十级以上台风。

  福鼎市50多万人口中,渔业人口占三分之一,渔业受灾最重,灾后渔业生产的恢复对当地群众重建家园,恢复信心举足轻重。从五个多月的努力情况来看,渔业生产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进展:一是沉损渔船大部分修复出海,二是网箱养殖飞速恢复,三是鱼类损失藻类补。

  据福鼎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范阿王介绍,全市现有39艘灯光(灾前46艘),近800艘定置网(灾前857艘)、146艘镰钓(灾前160艘)作业的船只恢复出海生产,全市拦网养殖、虾塘全部恢复,2万亩大弹涂鱼养殖达到灾前水平,海上网箱养殖恢复一半。

  站在秦屿镇小元当村的山坡上眺望,潮间区万亩紫菜排列有序,甚为壮观。因为水质、气温适宜,今年紫菜长势良好,平均亩产值可达3500元。2006年福鼎市紫菜养殖产值达1.7亿元,养殖群众纯收益1.28亿元,这一投资小、见效快的养殖项目对灾后渔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搬进新居过春节”,成为灾区各级政府和渔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记者看到,各地村镇在大兴土木,抢盖新房,运送砖瓦石料的运输车排起长龙。福建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因灾失去居所的5.8万户群众,春节前必须住上新居,目标已接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