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一季度上海市渔业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日期:2010-03-25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保障世博会胜利召开,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上海水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和全年工作计划,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一季度全市渔业生产形势稳定,1-2月份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6623吨,较去年同期增加0.44%。

  一、渔业生产有序推进

  (一)远洋捕捞受渔场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产量下降。延续2009年下半年远洋捕捞不佳的态势,1-2月份全市远洋捕捞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9.38%。主要原因:一是渔场资源变化,加之临时关闭了多个小区域公海;二是气候较恶劣,风浪过大,不利于捕捞作业;三是渔船修理期延长,出船率低。虽然捕捞产量有所下降,但西非鱿鱼、墨鱼等销售价格较稳定。另外,今年捕捞品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增了鳞虾品种,但这一品种主要用于肥料,产值较低。

  (二)长江捕捞不现去年鳗苗旺发,产量减少。受汛期影响,今年鳗苗捕捞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0%,价格每尾8-9元,较去年同期每尾2元价格大幅上升。今年长江刀鲚、凤鲚专项捕捞管理内容较以往作了较大变动,捕捞时间缩短了20天,刀鲚、凤鲚生产又不能兼作,造成渔民捕捞时间减少,捕捞方式单一,产量下降。目前,刀鱼初现市场,规格在2两半以上收购价格为800元/斤,2两半以下收购价格为200-300元/斤。

  (三)淡水养殖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第一季度全市淡水养殖尚未启动,目前主要以销售囤塘鱼,清理、消毒池塘为主,为全年的养殖生产做好准备。据统计,截至3月18日,崇明县、金山区、青浦区淡水鱼囤塘量为14447 吨,确保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有效供应市场,保证社会稳定。

  (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全面展开。3月份市级财政投入增殖放流资金约占全年放流资金的四分之一,主要放流品种有常规鱼种、黄颡鱼、翘嘴红鲌、青梢红鲌、花(鱼骨)鱼等。各区县也分别在管辖水域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放流活动,部分区县放流数额已达到全年计划的80%。

  二、受节日影响,水产品市场交易活跃,价格上涨

  从跟踪的16个水产品种价格指数看,1-2月份全市水产品每公斤(以下类同)平均价格为33.84元,较去年同期上涨9.18%。其中:常规鱼类平均价格为11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名特优水产品平均价格为49.06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72%。主要特点:

  (一)未受恶劣天气影响,水产品市场秩序井然。新年伊始,虽然强冷空气不断南下,但是水产市场热情不减,成交量、成交额节节攀升。北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强冷空气袭击,从而影响了对上海等南方的供货量,导致价格上涨,但比重较小,仅为辽宁产的扇贝、小鲍鱼等水产品,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影响。

  (二)节日气氛浓郁,水产品销售高潮迭起。第一季度由于元旦、春节等节日集中,给水产品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呈现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水产品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实现双增,各类水产品价格出现普涨。

  (三)常规鱼类价格平稳,名特优水产品涨幅较大。目前正处于地产水产品集中上市期,主要以常规鱼类为主。由于货源充沛,交易成本较低,故价格平稳。名特优水产品自去年11月份以来,平均月涨幅达10%左右。消费需求量增加和养殖、经营户成本的提高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三、2010年渔业生产发展目标及主要工作

  发展目标:继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渔业发展基础,着力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渔(农)民增收,提升都市现代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主要工作:

  (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2010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再建设4万亩、100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根据市农委关于最低保有量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前各区(县)正在进行的土地整理工作,决不允许未经批准,以土地复垦和整理为名,擅自填没连片的养殖池塘。

  (二)加大力度,确保世博会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完善档案渔业,在全市30万亩最低保有量的水产养殖基地上全面推行“两项登记、五项制度”;二是建立世博水产品供应备选基地;三是争取100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实施地产食用养殖水产品“准出”制度;四是进一步加大水产品检测力度和密度,今年抽检样本要争取达到700个,合格率要争取保持去年的成绩;五是要加强养殖领域的渔政执法。六是进一步完善渔业环境三级监测网络。

  (三)调整结构,积极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一是要推广水产良种,加快试行水产良种补贴;二是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建设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三是积极推广设施渔业,争取多一些渔机种类列入补贴目录。同时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建造一定面积的大跨度保温大棚,以提高水产养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提高组织化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合作社的作用,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一是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培训和执法检查的力度。今年的渔业柴油补贴将与渔船的签证挂钩以提高签证率;二是继续推进标准化渔船更新改造。今年计划更新改造16艘标准化渔船;三是加快推进标准化渔港建设。实施本市“7+1”的渔港布局规划;四是做好世博会期间安全保卫群防群治工作。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坚决“守好二条警戒路线、控好二项重点部位、管好外省来沪渔船、抓好渔业执法监管、加强部门协作联动、推进市县协同配合”;五是加快推进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对海上作业渔船实行全方位实时管理,争取世博会前完成。

  (五)拓展功能,促进水产二、三产业发展。一是积极推动观赏鱼龙头企业进渔村、入渔户,组建联合体养殖观赏鱼,带领渔民转产转业和增加收入;二是继续配合青浦区举办淀山湖捕捞节,使其成为经常性的活动;三是积极支持2010年上海第五届国际休闲水族展览会;四是全力推进浦东观赏鱼中心项目建设;五是以推介水产加工十大品牌为抓手,促进水产加工业发展;六是继续支持远洋渔业发展,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发挥优势。

  (六)严格管理,加强渔业行政执法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是编制好“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二是坚决贯彻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督察办法》;三是继续举办水产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四是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禁渔、休渔期的管理,防止“电脉冲”回潮;五是规范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规范使用涉渔工程渔业生态环境修复资金,加强苗种亲本的选择和种质鉴定,加强检验检疫,确保放流苗种质量和水域生态安全;六是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积极推动中华鲟保护区基地建设,争取年内开工。

  四、世博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

  2009年11月份,通过市农委市场信息处向食品药品监督局推荐了12家水产养殖场和8家水产加工企业作为世博水产品供应生产基地。其中12家水产养殖场是以世博特供基地“四有”要求为标准,按照“内循环、零排放”的要求改造完成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面积共计10681亩,养殖品种涉及常规鱼类、翡翠斑鱼、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8家水产加工企业都通过了HACCP、ISO或QS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或出口卫生认证,严格执行各类产品标准,产品在近期经专业检测机构检验全部合格,并荣获了“2009~2010上海十大水产加工品品牌”。加工品种涉及冻鱼类、烟熏类、刺身类、罐头类、蟹粉类、虾类等六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