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科技质量

《中国水产》:从“地标升国标” 解析中国渔药产业

日期:2005-07-14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质环境趋于恶化,导致水生动物疾病频发,海淡水养殖的各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用药。我国渔药产业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目前全国渔药生产企业450多家,其中专业渔药生产企业150家、兼营300多家,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4亿多元。但目前我国渔药产业还存在管理混乱、渔药生产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特色渔药少、产品科技含量低、药物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标签标示不准确等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为规范我国渔药管理,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国家有关部门对<兽药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并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随即又颁布了<农业部第426号公告>,要求各渔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地方标准,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升级为国家标准。时间紧、任务急,为有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劳动,节约费用,应有关渔药企业要求,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用药指导处于2005年6月13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渔药企业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研讨会”,这是全国渔药生产企业的首次大聚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渔药企业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减少重复性劳动和费用支出,另一方面是规范了行业产品标准,加快了升标工作的进程。借此机会,本刊记者对渔药专家、知名企业人士进行了访问,请这些行业内的“头面人物”谈谈如何看待我国渔药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杨先乐:上海水产大学  教授

  渔药产业中人才培养匮乏,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严重滞后

  渔药的发展主要依靠渔药制剂,新的“兽药管理条例”的实施是一次机遇。首先,新的条例规定渔药企业必须进行GMP认证,目前渔药企业过多过滥,尤其小的企业很多,通过认证势必淘汰一批,但这个淘汰还不是彻底的,渔药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力量,这个淘汰才会是彻底的。渔药企业想当然地出一个配方,然后申请一个批号进行生产是绝对不可能得到发展的。

  通过这次“地标升国标”的过渡,肯定会有科技力量比较强的渔药企业申请新的渔药制剂,新的渔药会不断涌现,它会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在防病治病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以前,生产企业对渔药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重视不足,只注重安全性但没有效或有效但不安全的情形时有发生。在质量控制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新的“兽药管理条例”的实施可能会在质量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2~3年或4~5年以后,我国渔药企业一定会有一次大的重新“洗牌”、重新组合,一些小的企业要么垮掉要么并掉,没有科研实力的企业很难生存下来。国内可能会形成、出现大的渔药集团,渔药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渔药企业需要新的科技力量,也希望科研单位能够研究新药更好地运用到生产中去,今后,产学研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第二,从政府管理上来说,一个是要加强引导,一方面在渔药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审批上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在渔药的使用上加大宣传与监管的力度;目前我国渔药科研滞后的现象还很严重,国家应在这方面出台政策将其补上,使渔药研究得到尽快的发展。

  总之,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三是渔药企业更注重产品开发和产品应用,

  四是对于政府部门,应考虑如何去管理而使渔药发挥更好的效果,因为一个好的渔药产品,如果不正确地使用、不合理地去管理也不会发挥出好效果,相反会发生不安全的事情。在重视管理的同时应注重产学研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渔药的发展和食品的安全有保证。

  蒋火金: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渔药企业应抓住机遇,将现在生产执行的地方标准目录列入农业部地标升国标的目录。

  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规定,2005年年底以前所有的渔药地标将被取消,这就意味着2006年以后渔药行业的地标就不存在了。虽然有一个过渡期,但渔药行业的国家标准较少,只有“三氯异氰脲酸粉”1个,其他都是兼用的标准,内容简单且关系到仅有的几个品种,而实际上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基本常用药品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聚维酮碘、敌百虫等均列入地标,若不及时将地标升为国标,渔药企业将面临无标生产,也就无法生产的局面。因此,渔药企业应抓住机遇,将现在生产执行的地方标准目录列入农业部地标升国标的目录。

  关于渔药企业的发展,人才,资金,管理是对发展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而外界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从企业内部来看,外因毕竟只是条件,关键要看企业内部的发展,即第一是人才,第二是资金,第三是管理。施行GMP认证以后,渔药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通过竞争许多已经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也将会被淘汰出局。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是鼓励竞争,在政策上规范质量标准、规范生产过程、规范市场,特别是市场的规范化尤其重要,净化市场环境和创造竞争环境来促成企业的发展。

  赵明军:北京鑫洋水产高新技术开发公司  总经理

  假劣渔药是影响渔药行业健康发展的毒瘤,只有不断从产品质量上净化渔药市场,才能规范我们的渔药行业,从源头净化人类食物链。

  就目前国内渔药行业的现状来讲,由于行业水平较低,市场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我认为渔药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三“乱”。

  第一是产品乱。主要体现大在产品质量上的乱。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由于整个渔药生产行业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再加上低价位竞争,部分企业为了争取利润,不得不生产低劣产品来参与恶性竞争。其二是违禁药物的使用。虽说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如部分重金属盐类、农药、染料类、呋喃类、磺胺类、抗生素类、激素类、镇静剂类药物和致癌、致畸性、致突变类药物等,但少数企业在实际生产操作中仍违法行事。其三是渔药产品标签仍需要进一步规范。目前渔药市场上仍存在产品成份标志标识与实际内容剑相符的现象,并且部分非药品的产品占据市场相当一部分份额,此方面需要加强规范力度。其四是新产品很少。只是概念方面的炒作,或者将原有配伍稍加改进就大肆宣扬是新产品,欺骗渔民。

  第二是批号乱。由于各个企业的批号设定标准不同,这包括许多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市场上产品批号并不能真正体现生产现状,并且部分产品存在着假生产日期及生产批号的现象。

  第三是标准乱。由于各地区兽药管理部门对产品标准制定、审定方面存在着差异,同一个产品有不同的地方标准,这包括产品的包装及含量的差异。

  正是由于这些渔药市场所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渔药生产企业实施GMP管理,统一国家标准来规范渔药产品的质量,规范渔药市场,逐步解决行业中“真货卖不过假货”、“优质比不上劣质”的不正常状态。

  王建华:武汉市九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渔药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分渔药企业和经销商对渔民的利益考虑过少。

  渔药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分渔药企业和经销商对渔民的利益考虑过少。因此市场上产生了许多概念渔药,真正有明确疗效的药物比较少。这些概念产品在疗效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只从理论上存在,而在实际效果上可能不存在,或者有近似存在,临床上并不能真正解决病害问题。准确地说,这些概念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坑害渔民的问题。

  另外,部分经销商卖药给渔民,不是为了治病,而只是为了卖药,造成了渔民滥用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渔药市场特别混乱,渔药企业和渔民原来只考虑怎样把病治好,而没有考虑健康养殖问题,没有考虑渔药对人的影响。随着渔药市场的逐步理顺,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会淘汰一些操作不规范的渔药企业,进一步促进国内渔药企业的规范。

  关于用药安全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抓好两头,即抓渔药生产和养殖生产两头。抓渔药生产,就是通过控制技术,制定并实施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准入门槛,提升渔药企业水平;抓养殖生产,就是要抓渔药的使用,倡导健康、安全、合理用药,指导生产。

  养殖环节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在养殖过程中,一旦死鱼,渔民就病急乱投医,只要能治好病就不管用何药,从而严重引起用药混乱。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就直接需要政府来监管好这两个环节,从两头约束中间,规范企业,同时让渔民对渔药的使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张南伟:江苏常州市武进得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渔药价格的混乱、渔民对鱼病知识的缺乏、渔民选择渔药的盲目性,导致渔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随意性。

  目前,我国渔药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管理不到位,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通过GMP认证。由于企业的大小和强弱差距非常大,原来的省标不统一,造成含量高的药用量大,而含量低的药用量低的现象,于是引起了渔药价格的混乱。另外国内的渔药经销商多是规模小,但数量却很多,经销商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只卖便宜的、利润大的药,而渔民因为图便宜,也会选择那些便宜药,但事实上便宜的药不一定是好药,而只是经销商以便宜为幌子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应该说,渔药价格的混乱、渔民对鱼病知识的缺乏、用药的从众心理,以及图便宜的心态,造成了渔民选择渔药的盲目性。渔民的这种盲目性,反过来导致了渔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随意性。

  政府明确规定渔药企业要通过GMP管理认证,提高门槛,只有具备实力的企业才能进入这个行业。这次

  对地标升国标的讨论,将为国家出台一套全国统一的用药标准、对国内规范渔药市场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另外,国家已经明确规定,新药的保护期一般有6年左右的时间,这就大大促进了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积极性,许多企业将会愿意投资新药的研究开发,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将直接决定渔药产业发展情况,渔药产业要健康、快速发展,渔药企业要做大做强,还要靠相关政策来保护。

  渔药企业完全有义务、有必要担负起因药物残留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但是应该说,渔药企业所担负的这个责任是非常有限度的,也只能是保证企业本身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在产品说明上规范、明确地标明产品的用量、停药期等相关信息,其他方面可能做起来会很困难。真正要保证食品安全,还需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需要渔民、终端消费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张素芳: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渔药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最重要的是安全

  关于渔药,一个是药害,一个是安全,我们一直坚持推广中草药,主要是考虑对环境、人类、鱼的安全。中草药是非常好的药物,微生物制剂也是,前途很大,需要政府扶持,以引领这个行业走上健康之路。

  当前渔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在一个低层次上进行竞争,这将会扼杀整个产业的发展。如国内家电、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恶性竞争,渔药中化学药品的发展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技术含量相当则在价格上竞争,如果渔药行业在药品的科技含量方面多下功夫,走高质量、高服务、高附加值之路,那么行业地位能够得到提高,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处于世界前列。

  政府应该在“打假”上做文章,目前有一些企业“代工”,即自己不办厂而采取委托代加工的方式生产产品,这样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因此,国家应通过清理市场来保护正规的企业。

  渔药产业要健康发展,我认为一是发展微生物制剂,二是发展口服制剂,后者既可以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又可以为渔民节省药费负担,我提倡内服。总之,渔药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最重要的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