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纪实
2005年开始,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市农委下达的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名优水产新品种及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在800多个示范户中示范推广了观赏鱼、冷水性鱼、池塘养殖名优品种及常规品种等17个主导品种和11项健康养殖主推技术,至目前,共辐射带动养殖户2500余户,辐射面积4万余亩,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一、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保证科技入户工作顺利开展
(一)成立科技入户领导小组
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与7个实施区县的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共同成立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和科技入户办公室,由市推广站殷守仁站长任组长,各区县的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科技入户办公室分市、区(县)二级管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广科为市级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订、项目的日常管理、进度安排、项目的日常检查、信息的上传下达以及项目总结等工作。由各区(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示范点的乡级农业办公室、村委会一起成立区(县)级办公室,负责对示范户的管理、日常培训的组织、本区技术指导员的工作安排督促等工作,归市级办公室领导。
同时,市级科技入户办公室与各区县技术指导单位,市级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专家、市级技术指导员,区县级技术指导单位与区县级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规定各自的义务和权利。
通过分级严格管理,使项目组能够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点
北京市具有水资源多样化、全国首都的区位优势和都市渔业发展趋势的特点,要求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要具有多样性。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了工厂化养殖;丰富的地热资源使温热水鱼养殖业得到发展;丰富的山区流水资源使鲟鱼、鲑鳟鱼等冷水鱼产业居国内先进水平;宫廷金鱼养殖悠久的历史底蕴,使北京观赏鱼养殖业迅猛发展;北京市都市渔业的发展趋势,使集休闲、垂钓、食宿和养殖于一体的新兴渔业产业遍及全市;近年来匙吻鲟、巴丁鱼、河蟹、鲂鱼、青鱼、黄颡鱼等名优新品种的养殖试验取成功,促进了名优品种的养殖。为推广名优新品种和健康的养殖技术,保障北京市渔业的持续发展,项目组经过深入调研、多次论证,选择能代表北京市养殖特色的通州区、朝阳区、怀柔区、房山区、密云县、顺义区和平谷区等7个区县为科技入户工程的示范点。
(三)制定严格绩效考核办法
为充分调动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人员和示范户的积极性,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落实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名优品种和技术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目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制订了一套严格的绩效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分六章,二十三条,包括对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绩效评价办法和考核细则,细化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入奖惩办法。
二、加强技术的整合组装,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一)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
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通州区水产服务中心、朝阳区水产服务中心、怀柔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房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顺义区水产服务中心、平谷区水产服务中心、密云县水产服务中心等8个单位的优秀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把近年来市场前景较好的、养殖技术成熟品种作为主导品种,把近年来通过承担科技项目所总结的成熟技术,通过配套组装,建立了完善了技术体系,为科技入户项目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多项技术的整合组装,编写了“科技入户示范户手册”、“观赏鱼养殖技术”、“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名优水产新品种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技术”等教材、培训资料、技术操作规程、技术光盘等20(本)套,为示范户提供直观、易懂的技术资料。
(二)聘请具有不同技术专长的国内外专家
项目组聘请了10名国内外知名水产专家和教授,负责科技入户的技术指导工作。例如:美国大豆协会的张建、周恩华两位教授,主要负责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HACCP管理技术的培训指导等;大连水产学院的赵文、赵星文两名教授负责养殖技术、池塘养殖鱼类异味去除技术以及基础知识的培训指导;殷守仁研究员负责7个示范区的技术培训以及鱼病监测检测、鱼病防治等技术指导;等等。
(三)分市、区、乡三级招聘技术指导员
考虑到示范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力量的不足,项目组分市、区、乡三级招聘技术入户指导员。一是招聘市级指导员9名,负责全市大渔场的技术服务,解决区县级技术指导员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二是向各区县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人员招聘,从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身体状况良好的技术人员中挑选,7个区县共招聘技术指导员36名,他们在做好日常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有重点地对自己负责的示范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三是从乡镇水产员、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中进行考核招聘,择优录取,共招聘了3名技术指导员,主要任务是根据区县级技术指导单位的要求,负责某个区域的水产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重点指导本人所负责的示范户,如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及时向区级技术指导单位汇报。
三、采取多种渠道推广名优新品种和先进技术
(一)多种方式宣传普及科学技术
1、举办多层次的培训班
为加强技术指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两年来组织各级技术指导员开展课堂培训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在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鱼病的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及养殖水质、水产品的实验室检测等技术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为了给基层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提高技术人员的资料查询能力和技术总结能力。项目组组织技术人员,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编写了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通俗易懂的教材和技术资料,发放到示范户手中,给养殖户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科技入户办公室要求各技术指导单位按照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生产季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并由市级办公室统一检查、评比。在科技入户办公室的推动下,各区县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观摩活动,使示范户真正掌握了健康的水产养殖技术,并自觉应用到实践中。
2、利用媒体科普宣传,扩大科技的覆盖面
(1)发放技术光盘和科普杂志
考虑到大部分养殖户文化程度较低,项目组录制了“名优水产新品种健康养殖技术”系列光盘发放到示范户手中,由示范户通过观看更直观的了解各个品种的养殖技术,更容易掌握关键的技术。为了使示范户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水产业的发展情况,项目组还向示范户发放了《中国水产》杂志和报刊《中国渔业报》。
(2)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进行宣传和普及
为了扩大了名优水产新品种和养殖技术的影响,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并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合作拍摄《巴丁鱼养殖技术》、《鳄龟养殖技术》、《七彩鲑鱼养殖技术》、《匙吻鲟养殖技术》、《观赏鱼养殖技术》、《池塘养殖鱼类异味去除技术》等专题片,每次节目播出后都接到大量的咨询电话,询问有关技术和品种的市场情况。另外,通州区、房山区、平谷区等区县还利用网络宣传本区的水产信息和进行技术培训。
(3)定期编写技术推广简讯
三年来,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定期编发“水产技术推广”简讯、“鱼病快讯”等资料66期,带动其他各区县编写“水产技术推广”简讯150余期,宣传国际、国内有关水产方面的政策法规、水产信息、名优水产新品种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同时,各区县充分利用本区县电视、广播等媒体,编发水产技术推广信息等资料,大力宣传科技入户的信息。
3、举办观摩、现场展示、比赛等活动
通过组织技术人员、示范户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观摩学习、座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开阔了视野。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带领区县水产技术主管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赴四川考察匙吻鲟的池塘套养和精养技术,赴南京学习重大鱼病防治及检测技术和考察翘嘴红鮊的池塘养殖技术。参加北京市农委主办的农业科技周活动,设置了展位,印发了资料,介绍目前我市的主导品种和先进的养殖技术。
为了使养殖户的养殖理念从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项目组与示范区技术指导单位定期组织示范户参观养殖技术先进、品种优新的养殖企业,对养殖的产品进行现场互评,并通过座谈的方式互相交流养殖技术和经营经验,使示范户逐渐认识到进行名优新品种的健康养殖才能使水产养殖得到长远发展。
(二)采取灵活的科技服务方式
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之间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技术指导员把联系电话留给示范户,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随叫随到,真正做到服务到池边,为养殖户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
由于农村的交通不方便,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想尽办法为农民服务。如利用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走村串户,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上。通州区的水产科技服务大篷车是一种很好的例子,通州区的水产主管部门为了使农民能及时得到技术服务,特批了一辆鱼病防治专用车和一些鱼病诊断设备,并向农户开通了鱼病防治热线电话,派专职技术人员开着科技服务大篷车走村串户,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同时,与区兽医站互相配合,实行合格鱼药连锁经营,形成覆盖全区的鱼病经销网络。及时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挽回经济损失。
(三)利用社会力量推广先进的技术
1、利用“企业+养殖户”的带动模式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组织具有苗种生产能力、名优新品种试验示范能力水产龙头企业参加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包括北京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龙兴鲟鱼开发有限公司、市水研所名优鱼类繁育基地、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等,借助他们宏厚经济、技术实力,进行名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苗种繁育等技术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鲑鳟鱼、鲟鱼、观赏鱼的苗种供应——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2、采取“协会+养殖户”的带动模式
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成立了北京市渔业协会,共有56个单位会员和近400个人人会员,通过渔业协会的纽带作用,推广名优的水产新品种和新技术,特别是通过县区级协会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北京市怀柔区虹鳟鱼养殖协会”、“北京市通州区观赏鱼产业协会”、“北京市房山区水产协会”和“平谷区马坊镇河奎村养鱼协会”等,通过协会的组织,建立了一套集技术培训、科学管理、统一供应苗种、统一销售的管理体系,水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拓展了国内外打开销路,打出品牌。
3、利用“样板户+养殖户”的带动模式
样板带动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样板户在率先使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同时,带动周围养殖户2-3户。例如,通州区积极推广动生态养殖的彭锋茹,成功实践了生态养殖的模式,义务对养殖户进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手把手地传授EM生物制剂使用技术,带动周边的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平谷区马坊镇河奎村的养鱼能手冯德军,自已建立了金海饲料厂,为养殖户供应质优价廉的饲料。同时,把多年的养鱼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帮助养鱼户销售成鱼,解除了他们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在近几年成鱼价格一路走低,大部分养鱼户出现亏损,生产难以维持的情况下,他还冒着极大的风险,对于资金有困难的养殖户,采取赊欠的方式提供饲料,确保他们的养鱼生产正常进行,每年要垫资50万元以上。在冯德军的带动和帮助下,附近的几十个养鱼户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四)重视名优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试验
为了适应水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市场前景较好的名优品种和生产中迫切需要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两年来,成功对引进的优良品种匙吻鲟、巴丁鱼、鳄龟、七彩鲑鱼、黄颡鱼、怀头鲶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研究其在北京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积极开展健康鱼病防治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渔业环境监测检测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模式、HACCP监控技术、渔业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等10余项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进行了技术总结和形成技术操作规程,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调动各级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把科技入户工作落到实处。
2、把田间学校的培训模式引入,已开办的4所田间学校的培训经验,结合新型农民培养的需求,编写科技入户培训教材。
3、创新技术服务手段
继续推广科技服务大篷车的技术服务方式,利用已具备的渔业环境监测检测和鱼病病害测报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同时,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技术服务方式,如利用现代化通讯设施,建立网站、网页,为农民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
4、加强良种繁育和水产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要加强已形成规模的鲑鳟鱼、鲟鱼和观赏鱼等产业的繁育体系建设,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有发展前途的名优品种要通过品种改良、选种保种,防止品种种质退化,提高品种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与科技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养殖水质净化技术、绿色鱼药开发技术、投入品的安全使用技术等的研究和示范,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5、加大对优秀示范户的培养力度
人才和信息是促进渔业发展的保证,在技术指导员的人数是有限的情况下,从村里选拔30-50名优秀示范户做为技术推广员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沟通能力、销售能力,带动其他养殖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