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市实施科技兴渔
安徽淮南不仅有闻名天下的豆腐宴,淮河两岸丰富的物产美食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近年来,该市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兴渔,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渔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品种繁多的特色水产品使百姓餐桌真正实现了“天天有鱼”。据统计,2006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60775吨,同比增长6.5%,首次突破6万吨大关,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18330吨,占水产品产量的30%,养殖面积18241公顷,实现渔业总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6.2%。
科技兴渔一直是该市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和上海水产大学、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并在科研院校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研究,2006年,焦岗湖水产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了农业部《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基地建设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上海水产大学的帮助下,研发推广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提倡种草养蟹和生态防病,经过努力,全市河蟹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比2001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
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促进了渔业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推广,目前全市形成以河蟹生产为主导,斑点叉尾鮰、鳜鱼、青虾、江黄颡、南美白对虾、甲鱼、淡水小龙虾、黄颡鱼等共同发展的格局。2006年,我市发展最快的是斑点叉尾鮰和淡水小龙虾。斑点叉尾鮰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养殖品种,也是我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品种,2006年该市斑点叉尾鮰养殖产量达1090吨,全市池塘养殖面积达到600亩,围网养殖5000亩,网箱养殖2.4万平方米,繁殖鱼苗420万尾。目前,在凤台县、毛集的湖泊、河道和塌陷区,池塘精养、小围网和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如火如荼。加强龙头企业和商品鱼生产基地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目前,全市已拥有了两家省级农业(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超过2000户,示范面积达到15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培育渔业经济合作组织,降低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养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共成立了7个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其中凤台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协会是全省唯一的专业从事南美白对虾生产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也是全省500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协会有会员120多人,南美白对虾养殖水面1000多亩,年产鲜虾500多吨。该市鼓励渔业生产企业和渔业经济合作组织注册自己的品牌,通过创品牌、创名牌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目前全市已注册了“窑河”、“焦岗湖”、“亮晶晶”、“北湖淮建”等七个水产品品牌。
积极实施良种工程,加大对各苗种生产企业的投入。近三年来,全市各苗种生产企业共争取了国家级项目两个,省级项目8个,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市窑河渔场确立以江黄颡及其它鮠科苗种生产为主;焦岗湖确立以斑点叉尾鮰苗种生产为主;凤台县鱼苗场在保证四大家鱼生产量的基础上,搞好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淡化工作。(来源:淮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