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水产养殖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大力推进渔业健康养殖

日期:2016-01-15 作者: 来源:河北渔业 【字号: 打印本页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有9条河流穿境入海,海淡水养殖面积21.2万亩,工厂化养殖总面积72万平方米,渔业年总产量超过12万吨,年总产值超过2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近50%。该区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发挥渔业产业优势,不断调优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模式,着力做大做强“中国对虾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河鲀鱼养殖、淡水鱼养殖、河蟹养殖、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六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现代渔业示范样板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品牌渔业。先后被认定为“全国河蟹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 “河北省河鲀鱼标准化出口示范县”,“农业部曹妃甸湿地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更是以90分高分(全国排名第二)的成绩,于2015年7月通过农业部验收,成为我省首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也是全国首批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中唯一一个沿海县。该区依托优越的水产养殖资源,遵循集中打造、成片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培育了淡水鱼生态养殖基地、稻蟹混养基地、中国对虾万亩连片养殖基地、河鲀鱼养殖基地、南美白对虾万亩养殖及丰年虫卵养殖加工基地。全区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达20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7.84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84.2%,认证无公害水产品47个;建设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6个,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良种场3个。年出口韩国、日本优质河鲀鱼产品800多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河鲀鱼生产、出口基地。

  一、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重视、资金支持。曹妃甸区政府非常重视渔业健康养殖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对水产养殖业的体制、养殖模式、品种、技术、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学习,谋划出台鼓励发展水产养殖的用地、用海政策制度等,调动投资积极性,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形成“分层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合力。近年来累计投入水产养殖资金超过800万元,占农业投入资金的10%以上,用于购买高、精、尖水产养殖环境监测、水产品检测设备,实施标准化水产养殖奖励,水产名优特新品种示范推广奖励。

  二是科学规划、法制推进。积极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等单位进行 “产学研”合作,为渔业健康养殖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始终突出规划先行,利用资源区位优势,高标准规划全区渔业部局,逐步建设了龙头企业、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组成的精养高产养殖核心示范区,总面积达2.54万亩,占全区养殖总面积的12%。同时,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境和产品质量要求,在全区建设推广水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体系、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许可证件,做到全区养殖业持证生产经营率达100%。

  三是加强监管、确保质量。针对水产养殖投入品复杂的特点,建立水产养殖企业数据库,对区内养殖业全部造册登记,建立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楚。加大投入品、水产品的抽样检测频次,坚持重点区域、重点品种每批次抽样检测,规模场抽检覆盖率100%,零散养殖户抽检率15%。组织工商、质监、公安及渔政、饲料兽药、动物卫生监督所对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要求企业做好三项记录及建立产品出入库制度,做到质量可追溯。养殖生产单位配备专人负责水生动物防疫和质量安全监督,全区共有监管人员57人。两年来全区没有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成功经验

  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标准化养殖的关键。政府强力支持并积极吸引民营资本,两年来累计投资6.5亿元,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对1.1万亩连片池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及给排水渠道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新增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15万平米,维修闸涵100座,新增增氧机3400台、投饵机1300台、潜水泵2100台,增氧机、投饵机等养殖机械普及率达到70%以上,标准化水产养殖面积占比率90%以上,实现了高产出、低污染、高效益的水产养殖标准化目标。

  (二)健康的养殖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在水产养殖中积极推广应用渔用微生态制剂,示范推广微管充气养殖、虾鲀混养、虾蛤鱼多品种混养、稻蟹混养等健康养殖模式,引导养殖业积极加入农业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一是工厂化反季节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了重大突破,带动了海水工厂化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区连续两年养殖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产量6公斤,纯利润可达400元/㎡,高效利用了养殖资源,实现效益4800万元;稻蟹混养效益显著,每亩增加效益500元;中国对虾与河鲀鱼混养模式,中国对虾亩产增加30%,达到6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1500元。二是新品种引进彰显成效,目前共引进钢头三文鱼、斑石鲷鱼、珍珠龙胆石斑鱼、老虎石斑鱼、福瑞鲤、长丰鲫、青虾等7个养殖新品种,新品种市场竞争力强,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三)规模化经营是生态效益提升的保障。曹妃甸区积极引导区内产业化龙头企业、渔业生产合作社、国家级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单位,通过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合作入股、订单收购等形式整合周边水产养殖资源,开展规模性工厂化养殖。示范推广给排水渠道分开,通过对养殖用水采用沉淀、消毒、紫外线照射等手段进行处理,达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水质要求。目前,辖区内90%以上工厂化养殖企业实现了循环水养殖,养殖废水全部经过净化、生物过滤等手段处理,实现“零”污染排放,保护了区内水域生态环境。

  (四)品牌战略是长远发展的基石。曹妃甸区着力引导水产养殖业实施品牌战略,促使企业制定更加长远的目标,放弃短期的经济利益。目前,全区有 “兴妃”牌中国对虾、“神鳌”牌牙鲆鱼、“落潮湾”牌南美白对虾、“恒行”牌河蟹、“鑫海湖”牌淡水鱼、“曹妃通”牌南美白对虾等6个水产品工商注册商标,其中“恒行”牌河蟹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及河北省名牌产品,“落潮湾”牌南美白对虾正在申请河北省著名商标,曹妃甸湿地蟹、红鳍东方鲀两个地理标志产品获得授权使用。品牌化经营活力凸显,“落潮湾”牌淡水鱼、“曹妃通”牌南美白对虾,在北京、天津等地市场上价格比其它地区的同种水产品价格高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