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水产养殖

渔业生产转变为旅游休闲 青岛红岛观光渔业拓宽富民路

日期:2005-05-17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第二届青岛红岛蛤蜊节日前落下了帷幕,原汁原味的渔家风俗,精彩纷呈的赶海娱乐活动,优美的风景,吸引各地旅客纷至沓来。据统计,16天时间各景点共接待游客12.66万人,各项收入2800万元。

  近年来红岛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4年,红岛在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基础上,成功举办了极具渔乡特色的首届青岛红岛“蛤蜊节”,并取得了成功,初步走出了一条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的道路。为办好第二届蛤蜊节,红岛街道以开放性思维集思广益,进行了精心策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内容,整体思路突出“民俗”的特色、“渔”的内涵及“海鲜美食”文化,充分体现海岛人文、民俗、资源、景观、美食等多方面魅力。在景区的建设上,投资300万元对西大洋休闲渔村进行了全面的绿化、美化、净化;增建了停车场;开辟了小吃一条街,建设了海鲜大棚;铺设了穿行于沿海防护林中的石板道和多处观涛亭及海边茶室、饭店。保持了自然风貌,方便了游客的观赏、娱乐。深入挖掘了渔家民俗,首次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开海仪式,开幕式当天,6000余名游客亲眼目睹了这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胶州湾地区特有的民俗盛典。协调交通部门在蛤蜊节期间增设了5条旅游专线,缓解了交通压力,大大方便了游客到红岛旅游。

  据了解,红岛蛤蜊节开幕当天,到来的游客即达6000人。以后人潮不减,日日火爆,其中奥秘便在于节日的成功运作。以民俗、赶海、海鲜美食等渔家特色旅游项目为龙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贯穿蛤蜊节的主线。有奖摄影比赛、儿童绘画比赛、集体婚礼、拔笼子比赛、海洋知识科普展、广场电影展映等十余项活动,令各处会场莫不成为欢乐的海洋,休闲的乐园,极大提高了节日品位,发挥了“旅游带动,经济搞活”的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第二届蛤蜊节期间各赶海园门票及赶海票收入共计150万元,全街道餐饮收入1600万元,景区个体摊点日均利润达1500元,游客从红岛挖走蛤蜊100吨。火爆的渔乡旅游成功实现了红岛街道“以资源为媒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衷,也彰显出渔乡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红岛街道党委书记赵平介绍,“蛤蜊节”的举办,是红岛街道抢抓机遇,发挥沿海资源优势,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由于近些年来,胶州湾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渔民收入下降,如何增加占全街道人口大多数的渔民的收入,成为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头等大事。借“蛤蜊节”的人气,无疑将带动起一批餐饮、服务业,同时也会开阔红岛农民的眼界,逐步开辟出渔业观光、渔业文化、渔业合作等向现代经营理念靠近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渔民由海上捕捞作业向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发展。

  赵平说,下一步红岛街道将继续完善各景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开辟新景区,进一步拓展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其内涵,使旅游活动更加贴近游客的心理需求,增强红岛海上特色旅游的亲和力。红岛旅游业不仅只局限于节日期间,红岛将大力发展周末游客,以蛤蜊节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借助其影响力,依托民俗、赶海、美食等特色旅游内容,增设渔家宾馆,发展平日游、周末游,使红岛每天都是蛤蜊节,使红岛由渔业生产岛转变为旅游休闲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