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淡水水产品。鄂州市从1993年开始小龙虾产品出口加工,是湖北省率先出口加工小龙虾的城市。近年来,该市小龙虾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为产品由纯野生发展到野生寄养,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品实现了自行出口等方面。
一、发展现状
(一)概况与典型
1、加工与出口。2006年,鄂州市自主加工、自行出口小龙虾制品13个集装箱,每箱12吨,计156吨。比2005年出口的96吨增加60吨。
2、产量与市场。2006年该市中小型湖泊和稻田野生寄养小龙虾面积为5.89万亩,产量1819吨。据武昌鱼食品工贸公司专门收购鲜活小龙虾的专业人员介绍,该市小龙虾在国内市场销售量较大,2006年仅在5、6、7三个月,鄂州市南门集贸市场每天外销南京、武汉、北京等地的数量为20吨,高峰时每天高达40吨。
3、生产模式。鄂州市生产小龙虾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中小湖泊野生寄养;二是利用冬闲田和低洼湖田进行野生寄养。其中中小型湖泊野生寄养是该市的小龙虾产业的主要形式。其次,纵横交错的河沟港汊也是生产野生小龙虾的主要场所之一。
4、生产典型。(1)东沟镇大垅村渔民罗修勇,2006年在20亩的塘堰进行野生小龙虾寄养,生产小龙虾1400斤,平均售价10元,生产鲜鱼2万斤,鱼虾两项销售收入达5.8万元,亩平均产值高达2900元。(2)沙窝乡的小型湖泊。沙窝乡螺丝径湖面积1500亩,2006年产小龙虾7万斤,亩平均产小龙虾46.7斤,平均售价8元,总产值56万元。鲜鱼单产400斤,平均售价2.2元。鱼虾两项亩平产值达1253.6元。(3)低洼湖田野生寄养。该市的低洼湖田和冬闲田野生寄养小龙虾刚刚起步。2006年,蒲团乡瓜圻村、泽林镇团结村、太和镇谢埠村等处群众在冬闲田和低洼湖田进行小龙虾试养成功。
(二)今年的发展形势
由于2006年鄂州市小龙虾产业均收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致使2007年春季小龙虾产业出现了良好势头。据生产部门统计,2007年全市小龙虾面积达6万亩,预计产虾2600吨按每吨1.2万元计(每公斤6元),产值可达3120万元。在出口方面,有关加工企业正在加强与专营小龙虾出口欧洲(主要是瑞典)的新加坡客商陈达森洽淡,计划今年出口小龙虾加工制品300吨,创历史新高。
二、市场前景分析
综上所述,中小型湖泊野生寄养小龙虾是鄂州市的特点,也是优势。除有100余处中小湖泊外,还有较大面积的低洼湖田和冬闲田,以及纵横交错的河道港汊,这些水域都是发展小龙虾产业的良好资源。
1、国内市场缺口较大。近年来,国内小龙虾消费量猛增,已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据专家分析,在武汉、南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等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都在万吨以上。这些大中城市,一个晚上全市饭店、大排档的克氏原螯虾销售量在1.5万公斤左右。据资料介绍,在合肥每晚能卖出150公斤螯虾以上的饭店和排档有30余家;每晚卖50公斤的有100多家;每晚卖10—20公斤的小排档则数不胜数。南京市每年6—9月份,日消费螯虾达70—80吨。从目前消费水平看,国内外市场克氏螯虾缺口极大,发展人工养殖大有前途。而南京、合肥、北京和武汉等地是我市小龙虾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
2、国际市场继续看好。目前,小龙虾人工养殖(野生寄养)数量和天然捕捞的产量,其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欧美国家是小龙虾的主要消费国。在美国该虾不仅是重要的食用虾类,而且是垂钓的重要饵料,年消费量6—8万吨,自给能力不足1/3。欧盟和美国每年从我国进口小龙虾量达2万吨。瑞典更是小龙虾的狂热消费国。每年瑞典举行为期3周的螯虾节,全国上下不仅吃螯虾,而且人们在餐具、衣服上绘制螯虾图案,瑞典每年进口小龙虾就达5—10万吨。西欧市场一年消费小龙虾6—8万吨,而西欧自给能力仅占总消费量的20%。鄂州市小龙虾主要出口欧洲和美国,其中70%出口瑞典。
3、加工前景。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6%—20%,干虾米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高于一般鱼类,超过鸡蛋的蛋白质含量。虾肉中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其它食品,且肌肉纤维细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不仅如此,该虾出肉率达20%左右,可加工虾仁、虾尾,且从甲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几丁质和甲壳糖胺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烟草、造纸、印染、日化等领域,加工增值潜力很大。
三、发展建议
通过与新加坡专营小龙虾出口贸易的客商交流得知,鄂州市生产的小龙虾质量上乘,主要表现在颜色纯正、个体大、无污染,产品深受欧盟国家欢迎。小龙虾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专家对小龙虾资源已作出结论:世界的淡水小龙虾在中国,中国的淡水小龙虾在湖北。2006年,湖北省小龙虾生产面积36万亩,产量8.5万吨,产值5亿元。相对来说,该市小龙虾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冬闲田和低洼湖田发展野生小龙虾产业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小龙虾产业是我市小龙虾产业的潜力所在。我市发展小龙虾的面积可达22万亩(10万亩中小型湖泊,12万亩冬闲农田),小龙虾产量可达4000吨左右(每亩30公斤),产值可达4-5亿元,是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1、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启动连片冬闲田,发展小龙虾产业。对于发展小龙虾产业,湖北省政府相当重视,已委托农业厅召开了专题会议。近两年来,湖北省潜江、仙桃、荆门、黄冈等市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扶持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鄂州市水产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小龙虾生产具有得天独厚条件。建议借鉴上述地市经验,对连片冬闲田发展小龙虾产业的从业者实行“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对于连片200亩以上的冬闲田发展小龙虾的,每亩奖励50元,以此促进该市冬闲田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冬闲田和低洼湖田野生寄养。鄂州市地处滨江湖区,低洼湖田和冬闲田面积达12.6万亩。由于此类面积由农业、水利等部门管辖,因此建议由政府出面协调,只有得到农业、水利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水产主管部门才好放手发展这项大产业。
3、发挥中小型湖泊的优势。鄂州市的中小型湖泊数量较多,面积较大,资源丰富,较为适合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下一步关键是要作好总体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快速发展小龙虾产业。
4、加强小龙虾产业的宣传。由于小龙虾生产技术形成的时间不长,较多的群众还没能较好的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为此,鄂州市水产局已于今年第一季度在全市重点培训了小龙虾的生产技术。下一步继续加强培训的同时,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平台广泛宣传小龙虾生产的实用技术和应用技术。
5、加大出口创汇力度。鄂州市小龙虾出口业务可以说是:“起步早、发展相对不快”。作为全省首家加工出口小龙虾产品的地市,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落后于湖北省内的仙桃、潜江等地区。当前关键是要在技术推广和招商引资上大做文章,利用多方资金,扩大小龙虾的生产、加工规模,促进小龙虾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为渔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