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水产养殖

北京市顺义区建设家庭式休闲渔业

日期:2008-03-03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北京顺义区休闲渔业的蓬勃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养殖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了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顺义区建设家庭式休闲渔业,是顺义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布局重大战略举措的具体内容之一,它具备三大基础优势①政策扶植,2007年初被列入区农委折子工程,划拨专项基金100万元。②水产服务中心超前谋划,积极倡导,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把它作为养殖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③有一定群众基础,便于在养殖户中持续、广泛开展,得到了养殖农户的一致拥护。通过建设家庭式休闲渔业,摸索出了一条商品鱼基地发展的新路子。

  一、 顺义区休闲渔业发展状况

  顺义区现有渔业生产养殖面积16190亩,其中成鱼养殖面积14197亩,鱼种养殖面积2013亩,养殖面积曾占全市池塘养殖面积的六分之一,曾首创三北地区亩产吨鱼县,产量和面积一直位于京郊前列,自80年代初期,被确定为北京市重要的商品基地,为解决北京市民吃鱼难,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承包,个体经营机制的灵活多变,集体经营的池塘全部流向个体承租经营,形成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养殖生产。顺义区水产养殖户由初期的300多家逐步发展成为400家、500家,直至现今的594家。在养殖总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养殖户数的增加直接反映为户均养殖面积的减少。承包初期由于市场短缺,供求不平衡,需大于求,市场鱼品价格较高,农民能够获得较大收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自1996年至2004年的近八年中,渔业生产发展迟滞,养殖农民收益增长缓慢,这就迫使其中的一部分人由单纯的养殖生产型,即春放秋收向市场供应销售,逐步摸索,向养、钓结合方式转变,主要以利用池塘养鱼进行垂钓为主,其形式不外乎三种,一是记钓杆收费,二是记时间收费,三是论垂钓量收费,这种自发的形式星星点点不到100家,而且显著特点是规模小,垂钓品种品质档次低、环境差,管理经营水平不高。顺义区休闲渔业发展的迅猛期主要出现在近两年,尤其重要的是2007年初,区委、区政府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划拨专项基金100万元,鼓励发展休闲渔业产业,建设高标准垂钓园区,对达标企业进行资金补贴,这是我区水产行业多年来首次获得的补贴政策,是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扎扎实实为养鱼户办的实事。政策出台后,群众反映强烈,纷纷加入到垂钓园的创建工作中,全区各乡镇共计上报开展垂钓业务的渔场202家,占总养殖户594家的34%,同比增长110%,垂钓面积6072亩,占成鱼养殖总面积14197亩的42.8%,同比增长68.2%,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顺义区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二是明确标准,筛选、择优确定场家,结合顺义区养殖户实际情况总体要求垂钓场养殖水面要在50亩以上,垂钓池塘20亩以上。具体要求垂钓池塘标准要在池塘四周全部衬砌。场内道路及垂钓池埂要全部硬化(铺设沥青或衬砌格砖),所建厨房、厕所要衬砌瓷砖并要求活水冲池,垂钓场所环境要进行绿化美化,保障场内环境整洁干净,优雅,垂钓场所四周要建设铁艺围栏以美化环境。根据相关政策,通过各镇水产员推荐,经过初选,复评,最后确定高丽营镇顺丽鑫垂钓园,李遂镇进忠垂钓园、南彩镇海涛垂钓园、北小营镇前鲁良益垂钓园、龙弯屯镇绿柳垂钓园等五家为首批重点实施休闲渔业企业。经过改建、扩建,2007年9月底已经全部完工,共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使用本地劳动力360人次,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32人。休闲垂钓渔业开展以来,顺义区垂钓收入显著增加,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全区202家垂钓场共有垂钓面积6072亩,共接待垂钓人数9.8万人次,垂钓量189.77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18.6万公斤,同比增长了38.8%;垂钓总收入3718万元(其中餐饮收入82万元),比去年增加320万元,同比增长了32.7%。首批选定的休闲渔业示范园成果更加明显,例如:李遂镇进忠水产养殖垂钓场,自07年4月以来共接待垂钓游客八千三百多人次,招待就餐人数1846人。垂钓出塘各种鲜鱼12.6万公斤,创产值201.6万元,净收入45.4万元,与向市场销售相比较纯收入增加22.9万元。餐饮收入14.7万元,纯收入8.3万元。两项合计收入53.7万元。同时众多的游客还在相邻的果蔬大棚进行了采摘活动,带动周边采摘企业增加了收入,集休闲垂钓与观光采摘、餐饮娱乐相结合,是顺义区休闲渔业的又一大特色,利用现有资源,既能在果园中采摘甜蜜果实,又可在充满芳香泥土气息的土地上进行轻松劳作,收获新鲜的时令蔬菜。充分享受自然田园风光,自得其乐。

  二、进一步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思考

  经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传统商品鱼基地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拓展渔业新功能,因地制宜,加强横向合作。为保障顺义区家庭休闲渔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加大休闲渔业建设的力度

  发展休闲渔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要把制定扶持政策与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进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渔业

  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结合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景观、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现状因地制宜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确保质量。要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渔业,高起点地制订休闲渔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旅游体系,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发展休闲渔业,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以通过技术推广对广大农民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快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的档次与管理水平。

  (四)加强行业性组织的建设

  针对目前我区休闲渔业发展分散、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加强行业或专业性经济技术协作组织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技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可带动城市的旅游、交通、餐饮、物流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它可以把旅游、观光、健身、与渔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第一、第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发展,使之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