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云梦水产加工渐入佳境 “中华老字号”品牌焕发青春
湖北省云梦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古来有之。近年来,云梦注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特色亮点产业。面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新要求,云梦人抢抓机遇,智慧转型,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为重要抓手,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水产加工业逐渐勃兴,驶入发展快车道。全县水产加工企业由10年前的8家发展到近30家,加工量由1200吨增加到2万吨,产值由300万元增加到5亿元,产品由单一的传统鱼面增加到多个新品种,云梦鱼面、鳝片、牛蛙等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台湾、东南亚等地,年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
传统产业整合提升。云梦鱼面主产于古泽云梦,始产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云梦鱼面选用“白鹤分流”之鱼,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银丝鱼面”。1915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优质银牌奖,2006年楚河鱼面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为做强做优传统产业,云梦县借助传统品牌优势,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鱼面生产,鱼面加工企业快速成长。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该县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了云梦鱼面产销协会,统一制定了鱼面地方标准和生产工艺流程,申请注册了云梦鱼面地理标识,对云梦鱼面实施品牌保护。2011年云梦鱼面生产量近万吨,销售收入过亿元。
企业进园区集群发展。2009年云梦县被列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加快园区建设,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业企业入园享受与外资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并从土地、税收、电力、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水产加工企业云梦启明食品有限公司、云梦楚河鱼面厂、云梦德康水产品有限公司三家规模以上企业先后落户园区,进行建设升级、扩规提档,其他加工企业也跃跃欲试入园发展。现落户园区企业共占地面积320亩,已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厂房3.5万㎡,购置设备37台套,新上生产线3条,入园企业年生产能力普遍提升了2—3倍。云梦德康水产品有限公司进入园区后,年产量达7000吨,产值达12500万元。随着公司快速发展,2011年组建了子公司—湖北楚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拟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主要生产风干鱼、风味鱼、鱼面方便面等,投产后,可年生产产品2万吨,创产值6亿元。
产品研发推陈出新。云梦水产加工企业在抓好传统产品生产的同时,注重“老曲新唱”,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抢占市场制高点,新产品研发投入达到企业总投资的20%以上。云梦启明食品有限公司与武汉工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联姻成立了产品开发中心,研发出8个鱼面延伸新产品,鲜鱼锌钙面、芦荟鱼面、特色鱼鱼面、即食鱼面等产品甫一上市,旋即受到消费者热捧,商企订单应接不暇,产品供不应求。
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品牌就是效益。云梦县把培植壮大品牌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借助楚河鱼面“中华老字号”的市场影响力,积极抢注商标,注册品牌。经过几年发展,云梦水产加工产品品牌已有7个,其中多个商标成为知名品牌。“云鹤”牌鱼面荣获“国家旅游局优质产品”称号;“楚鹤”牌鱼面荣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胡启明牌鲜鱼锌钙面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年新增收入15万元以上;“楚河”牌鱼面被中国一绝产品国际推展组委会授予“中国一绝”产品殊荣,焕发出新的活力,市场售价比普通鱼面高出45%,成为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美味佳肴。
谈到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云梦水产加工业,该县水产局局长黄喻信心满怀。他表示,要高举“四个一批”旗帜,以加工增值为主攻方向,继续整合传统鱼面资源,全力建成云梦鱼面工业园,提升全县加工规模和档次。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使全县水产品加工量达到1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25亿元,把云梦建成鄂北最大的水产加工县,让“中华老字号”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