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综合信息

湖北省荆门市水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日期:2007-11-30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一、湖北省荆门市水产业发展的现状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湖北省荆门市拥有水面277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120万亩,截止2007年11月全市已实现水产养殖面积105.1万亩,其中水域放养面积93.6万亩(精养鱼池面积28.6万亩),小龙虾寄养面积11.5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30万吨;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32亿元,水产业为全市农业人均贡献94.1元,连续五年来水产各项经济主要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五。并形成了网箱鮰汉江线、湖田虾蟹长湖圈、特种龟鳖永兴片、生态银鱼漳河园、高效鲫鱼高新区等五大板块基地,汉江线、长湖圈、永兴片还纳入了省级水产板块建设之列,截止目前,五大水产板块基地共实现养殖面积65万亩,带动的鮰、虾蟹、龟鳖、银鱼、鲫鱼等五大产业分别占全省123位,渔业产量、产值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0%、70.6%,使全市水产板块规模特色再现,渔业区域经济亮点频显。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苗种繁育等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苗种繁育企业就达21家,年可繁育鱼苗1000亿尾,其中新世纪特种繁育中心的黄鳝和小龙虾繁育技术更是填补了同行业的繁育空白,繁育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使水产业不仅成为了城乡居民“菜蓝子”的一条鱼,而且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之一。 

  2、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全市现已投入运行的水产加工企业有漳河水产加工厂、楚龙兹露有限公司、启云食品公司、荆乔集团和好糕食品等5家,年加工能力已达到6万吨,今年实际完成水产品加工量达到16000吨,实现产值31000万元。并打造出了楚龙兹露虾仁、蛟龙牌鱼糕、漳河风味鱼、长湖牌鱼糕等加工品牌,并都以进入了各地超市,其中长湖牌鱼糕还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今年该市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又成功引进东湖食品、聚金源商贸、水产加工园和莱克加工厂等4家水产加工企业,目前4家加工企业都已投入建设,预计明年可全部投产,投产后该市水产品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4万吨,将生产出鱼肉火腿肠、鱼头速冻制品等产品,产品将直接销往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年可实现创汇1000万美元。 

  3、水产流通业发展现状。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该市已建立起城东水产批发市场、荆乔水产批发市场、掇刀水产批发市场和万贸水产批发市场等四家水产专业批发市场,水产品销售网络已幅射到上海、山东、河南、陕西等20多个省市,同时还组建了水产品销售协会14家,建立起7500多人从事水产销售的专业队伍,今年全市就实现水产品外销19.2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0%。荆乔集团还以1000亩精养鱼池为原料基地建立起荆乔水产批发市场,实行市场+基地+渔户的运作模式,同时还建立起集住宿、饮食、销售于一体配套产业,目前该市场水产营销网络已基本建立,并与上海、河南等水产市场签订了订单合同,现已成为全市水产商贩购销的批发站和渔民水产品出售的中转站,对提高该市水产品外销度、推动水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水产休闲业发展现状。今年,该市在大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坚持走多元渔业发展之路的同时,通过优惠政策、科技支持、资金扶持等不同形式,因地制宜开发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渔业经济,使休闲渔业发展潜力得到日益凸显,现已逐步形成了公路线、旅游点和城郊片的休闲渔业片区,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专业休闲渔场500多家,专业垂钓面积达1万多亩,休闲渔庄1600多家。全市仅以鱼、虾命名的渔家乐、渔庄就达700多家,休闲渔业每年还将以15%的速度递增。使休闲渔业真正成为了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一条生财之道,成为该市水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水产业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该市水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均创历史新高,但制约水产业发展因素依然存在,和周边县市相比其差距更大,其问题主要在于: 

  1、水产发展政策不强劲。近年来各级领导加强了对水产业的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也相继出台,给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然还存在一些差距,仅以小龙虾发展为列,宜昌、黄岗、仙桃等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的意见》对连片养殖小龙虾还给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使小龙虾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该市发展龙虾产业条件得天独厚,但由于配套政策跟不上,目前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才仅为11.5万亩,只占全省六位。 

  2、渔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该市渔业基础设施大多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大多未能实现水电路三通,在今年洪涝灾害中全市受灾面积就达18.9万亩,抗灾能力十分薄弱,且淤泥严重,有超过50%的精养鱼池未进行清淤,使水产养殖单产水平难以提高。钟祥冷水镇联合渔场是钟祥市建立的重点水产片带基地,但该场1万多亩的渔业片未通公路,交通运输极为不畅,水产品运销困难且价格上不去,严重制约渔业经济发展。 

  3、水产机构体制不健全。从水产机构运行体制上看,水产机构的降格给水产工作造成了诸多不利。对上,国家和省渔业主管部门有看法,不利于争取项目投入来加快渔业发展。对下,各县市区水产局仍为政府直接管理部门,不利于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对行业不利于调动水产战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发展,受机构体制不顺的影响,拨尖专业人才难以引进、现有干部队伍也难以稳定,不利于现代渔业发展和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市水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很不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和实施农业强市战略的需要。 

  4、水产品牌效应不响亮。虽然该市现已打造出了11个水产加工品牌和7个水产养殖品牌,但品牌知名度低、包装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小、加工量小加上牌子少而杂,难以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名品牌,更难以打造出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使品牌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水产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该市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市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发展步伐。 

  1、抓培训、兴科技,提高科技兴渔水平。 

  科技进步是发展水产业的根本动力。推进现代渔业发展进程,必须加大实施科教兴渔,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贡献份额。一是要建立渔业科技示范户。按照科技示范户建设要求,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科技示范户1万户,登记发牌核心1930户,对科技示范户实行跟踪管理,给予发展资金、技术等支持,使其成为渔业发展的带头人,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示范作用。二是要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渔民养殖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渔业产量和渔民收入,因此要把提高渔业养殖技术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来抓,要组织推广、生产等部门成立渔业科技下乡培训工作专班,全面普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等技术,要做到有求必应,有请必到,要将培训关口前移,要深入到池边塘边现场指导渔业生产,同时还要办好《渔业科技》等技术资料专刊,将养殖技术编制成册发放到渔民手中。三是要提高干群科技水平。钟祥市目前正在实施培训高级工程师5名,技术员50名,新型渔民500名的“三五”工程,以提高干部和群众科技水平值得全市水产部门借鉴和学习,要大力提高干群科技水平,也要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要迅速建立水产人才档案,对在养殖、防治、监测等方面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并给予其施展的空间,同时还要加强对其它干部专业知识的培养,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他们参加水产专业培训和考试,成为水产技术的后续人才。 

  2、扩规模、建基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说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没什么是该市渔业经济的真实写照,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渔业特色不健全,水产养殖没有达到一定规模,难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市渔业发展现状,下大力气扩展养殖规模,建立三大水产基地,努力形成有全市特色的区域产业。一是建立苗种繁育基地。该市苗种繁育企业数量多、科技水平高,盛昌、新世纪等一批繁育企业已经形成特色,但大多繁育基地过于分散,且繁育品种不全,主攻产品不明显,要努力加以引导迅速建立四大繁育中心,形成各自特色主导产品,逐步完善苗种繁育体系。即:以盛昌龟业为核心网络华中特种繁育基地、老柳河繁育基地等龟鳖繁育基地建立龟鳖繁育中心、以新世纪为核心网络友好龙虾场、李市龙虾基地、子陵娃娃鱼基地等建立特种繁育中心、以鲸源渔业为核心网络风凰渔场、荆乔集团等建立名优鱼繁育中心和以后港渔场为核心网络其它繁育基地建立常规鱼繁育中心。使其形成主攻品种,增强市场占有率。二是建立水产板块基地。目前我市已经形成回鱼汉江线、虾蟹长湖圈、龟鳖永兴片、银鱼漳河园、鲫鱼高新区等五大水产板块,其中汉江线、长湖圈、永兴片已纳入省级板块建设之列,各自特色养殖品种已基本确立,但规模小、档次低,产量上不去,因此我们要按照“路成行、渠成网、池成方”的板块建设标准完善板块基地基础设施,要把池塘改造纳入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并加大漳河园、高新区二个市级板块建设力度,争取各级资金投入,力争将五大板块全部纳入省级板块建设之列,进一步扩大板块基地规模、廷伸板块链条,努力提高特色水产品产量,为创建水产大县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三是建立特种养殖基地。我市特种水产品养殖起步迟但发展快、效益好。小龙虾仅用二年时间就发展到目前11.5万亩,且价格也由过去4元/斤到目前11元/斤,但其它特种养殖品种不全,黄鳝、娃娃鱼、鲟鱼等特种水产品养殖规模不大,因此要把特种水产品养殖纳入专项扶持对象,目前东宝区已率先打出水产养殖特种牌,值得借鉴和扶持,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特种水产养殖板块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特种水产品的发展壮大,力争明年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 

  3、壮龙头、上企业,增强产品转化能力。 

  该市水产品转化能力还很弱。其根本的问题是总量小,二三产业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不强。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增加企业数量,壮大企业规模。一是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新建一批。要大力宣传我市水产资源优势、绿色生态优势、最佳投资环境优势,面向社会引进加工企业,今年沙洋县就成功引进水产加工企业达到3家,并划拨土地建立水产加工园区,县政府还将派出专人到水产加工园指导、协调园区建设这对企业建设发展和宣传效应等作用都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要努力借鉴沙洋县做法,对新办企业,要给予优惠政策,给予技术扶持,广泛吸引“三资”投入该市水产业的开发。二是通过政府宏观引导和项目扶持,培育转化一批。目前像腌熏鱼、鱼糕等产品均已家庭作坊为主,规模小,但产品发展有上百年历史,技术十分成熟,要加以引导做好这些分散经营作坊式加工向规模化经营工厂化加工的过渡,上升到企业化的层面。并且要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选择一些产品特色有个性、经营运作有效益、扩大生产有规模、对外销售有市场的作坊进行重点扶持,加强资源整合,实行联动发展,进而培育转化一批具有该市特色的加工企业。三是实施政策倾斜和帮扶帮办,巩固提高一批。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支持,鼓励现有的水产品加工、经营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目前楚龙、漳河、启云已顺利完成扩建,水产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但还有好糕、荆乔等加工的水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也要通过重组扩建,要将现有的加工企业努力培育成国家、省、市、县级渔业龙头企业群,不断壮大“龙”型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4、打品牌、保质量,扩大水产品知名度。 

  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水产业的根本出路。该市在水产品品牌创建上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全市注册的水产品牌已达11个,但这些产业还没有做大,知名度还不够高,产出效益更没有充分显现。因此我们要把打品牌、保质量,扩大水产品知名度作为水产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要保证水产品质量。有质量才有生命,我们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从鱼苗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推行产品标鉴制度,杜绝违禁药品的投入使用,实行产品可追朔制度,加快“三站合一”的质量监测项目建设,扩大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力争全市实现“三品两认”面积达到100万亩。二是要确立主打品牌。要结合实际着力培植出有一定市场的漳河鱼、长湖鱼、长湖蟹、长湖虾、盛昌牌中华龟、老柳河牌中华鳖、金星牌黄鳝等产品成为我市品牌的一个主打品牌,避免品牌过多而过杂,难以形成主打品牌,要根据产品的产量、市场、价格等因素分级确立漳河鱼、老柳河鳖为国家级品牌、盛昌龟、长湖鱼、长湖蟹为省级品牌和长湖虾金星黄鳝为市级品牌的创建目标,有计划的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不断完善品牌创建机制。三是加强宣传力度,我市水产品质量高,品质优知名度反而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宣传工作跟不上,没有宣传造势,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产品包装,要下大力气、花大资金,让我市水产品走出去,努力提高市水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5、强协会、促流通,畅通市场销售渠道。 

  水产流通业是发展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一个大市场胜过一个大工厂。一个市场的建立不仅可以引导生产、增加效益,还可以带动若干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不断畅通水产销售渠道。一是要建立水产批发市场。围绕水产品特色基地建设,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加快水产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杨家桥水产批发市场已初具规模,掇刀水产品市场、蛟尾水产品专业市场等,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必须加以扶持,努力发展壮大。逐步培育成能带动全市、辐射全省、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水产品专业市场。二是要发挥水产销售协会作用。该市销售协会营销队伍已基本建立,但还要积极扶持个体私营运销大户、民间运销组织等队伍的发展,努力引导有一定实力的协会转化成渔民合作社,要形成池边有人收,路上有人运,市场有人卖,外地有人调,网上有人购全方位销售渠道,扩大水产品运销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三是要畅通水产品供求信息。要通过《荆门渔业》、《渔业科技》不定期的发布水产品供求信息,并通过荆门市水产局建立水产网、湖北龙虾网等媒体进行信息发送,要进一步扩大信息覆盖面,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发布渔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