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念好四字经发展大水产
近几年来,湖北省天门市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亮点纷呈,主要表现为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截至6月底,全市放养水面23万亩,其中精养鱼池13.5万亩,水产品产量7.2万吨,渔业产值12.6亿元,成为该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天门水产业发展的经验在于念好“大、特、全、优”四字经。
力争做“大”。为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天门市重点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政策带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手笔规划水产业、大投入倾斜水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水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市财政直接投入近600万元,引导全市改造升级标准化渔池8万余亩。二是强力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水产养殖、兴办水产品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建成了沉湖、北港湖、白湖、西白湖、杜桥湖五大水产板块核心区,总面积达4.5万亩。其中由正和食品有限公司、四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泰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的2.5万亩沉湖设施渔业核心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高标准现代渔业养殖基地。三是抱团做大。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发挥信息、技术、资金和规模优势,推动水产业做大做强。如四海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天门四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农户为网络、以高校为技术支撑、以稻谷和泥鳅为主导产品,发展农民社员516户,建立核心种养殖基地1830亩,年创产值逾1200万元。四是寻求上级支持。市水产局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近三年共有中央支持现代农业水产专项建设、天门市橄榄蛏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代农业水产专项补助资金、小龙虾苗种基地建设等一批重点水产项目落户天门,总投资额度达2200万元,有力推动了水产业的发展。
力主做“特”。该市水产业发展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理念,注重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名特优,全市名特优专套养面积达15.5万亩,占养殖面积的67.7%。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沉湖700亩鳜鱼和600亩全雄黄颡鱼养殖基地、耀堂特种水产养殖公司1000亩黑鮰、长吻鮠和胭脂鱼养殖基地、黄潭镇黄缘闭壳龟养殖基地、干一镇墨花鳖养殖基地和皂市镇5000亩三黄甲鱼养殖基地。此外,天门市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种养模式——稻鳅共生,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降低稻谷生产成本,提高稻谷和泥鳅的品质,实现了一田两用、增产增收的目标,成为水产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致富的新途径。目前全市稻鳅共生面积达8000多亩,被确定为“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
力促做“全”。为提高水产业综合效益,促进水产业产业化发展,天门市跳出水产抓水产,努力做全品种降低市场风险,努力增强水产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度。一是养殖品种日趋多样化。养殖品种由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近20个常规品种发展到鳜鱼、黄颡鱼等79个品种,其中泥鳅、甲鱼、河蟹、斑点驳尾鮰等名优新品种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优势主导品种。二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以张家湖、孙湾为代表的休闲垂钓渔业基地效益显著,以沉湖、华湖为代表的旅游观光渔业基地初具雏形。三是大力发展水产品生产上、下游产业。水产品种苗繁育取得重大突破,天门四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年繁育泥鳅苗18亿尾的能力,是全省最大的工厂化泥鳅繁育基地;耀堂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年可孵化黄鳝苗2000万尾,为全省最具实力的黄鳝繁育基地之一。水产品加工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市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家,年水产品加工量达到3万吨,占总产量的25%,加工产值达到2亿元。
力求做“优”。该市水产局和相关部门尽可能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优化水产业发展环境。一是积极开展技术服务。结合“阳光工程”,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大力推广新型水产养殖技术,在全市重点推广“池塘生态养殖河蟹”、“小龙虾野生寄养标准化养殖”、“测水养鱼”、“80:2 0池塘养殖”、“网箱养鳝”、“池塘鱼鳖混养”等6种养殖模式;常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将服务送到村组、企业和鱼塘。二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加强天门橄榄蛏蚌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力度;依法实施汉江禁渔期制度。三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广泛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不断增强渔需物资生产企业、水产养殖企业、水产养殖户和水产品经营者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养殖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加强水产品生产环节和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对问题产品依法进行追溯和严厉查处;努力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推进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基地和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四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推动渔超对接、渔校对接、渔商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促进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终端用户与渔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强水产品市场监测,适时开展媒体互动,利用市电台“行风热线”、“专家热线”、“金色田野”和市电视台“垄上行”等专栏发布水产品养殖和市场供求信息,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