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把发展现代渔业纳入三农综合工作年度考核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实施意见》(六政办秘【2014】77号)。意见明确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以组织实施水产跨越工程为主线,以创建渔业强县为抓手,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促进渔业发展转型升级,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形成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生态良好、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提出到201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达到3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80亿元,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意见列出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渔业强县建设。到2017年,建成2个以上水产品年产量超5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的全省渔业强县,新增2个省级水产大县。二是打造现代渔业产业基地。全市改造连片精养鱼塘10万亩,建成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为主的示范点10个,“菜篮子”水产品生产基地10个,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区20个;市级以上休闲渔业基地60个;年生产水产苗种35亿尾,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化。全市创建5个省级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10个有机、20个绿色或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培育10个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实现年加工出口水产品3000万美元。四是构建现代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本土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加强现代渔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现代渔业装备技术改造,推广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渔业信息化。加强与专业协会和有关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研制推广水产养殖集成技术和新型环保饲料。加大低碳高效库塘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水生动物病害测报、疫病防控和检疫检验等公益性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渔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建立现代渔业专业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五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施“六库三湖一塘”十大水域渔业“双禁”和湖泊轮牧、水库增殖放流制度。全面禁止湖库施肥养殖和网箱养殖,科学发展围栏养殖,探索低碳高效环保循环水养殖。修复渔业湿地,保护和增殖珍稀品种和土著经济鱼类。加大清理整顿违规渔具和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到2017年,全市创建5个国家级、10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意见规定,市、县(区)财政每年都要安排水产发展专项资金,市有关部门及水产重点县区政府在安排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菜篮子”工程项目时,要统筹考虑现代渔业发展,积极支持渔业良种以及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等与现代渔业相关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设立发展现代渔业奖补资金,重点支持池塘标准化改造、低碳高效库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养殖证和渔业保险单等抵押贷款业务,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贷款条件的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扩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范围,提高精养池塘承保标准。
意见强调,各县区政府要把发展现代渔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区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发展现代渔业纳入全市“三农”综合工作年度考核检查内容。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支持,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现代渔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