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蟹农抱团发展见成效
12月10日,1000斤成蟹从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发往香港,而这样的送货已经整整持续了3个月。今年4月12日,由水阳镇七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业务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金润水产专业合作联社。
为什么要建立联社?发起人葛其寿向记者讲起了水阳养蟹人的心病——原来,尽管“中国幼蟹之乡”让水阳蟹在全国赫赫有名,但蟹苗、成蟹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对外地市场信息不了解,村民之间压价销售等,尽管有各类水产合作社80多家,但多是单打独斗、松散经营,很难在市场形成合力。“水产合作联社,其实是变以往松散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更紧密的农民新型经济组织,抱团闯市场,让水阳的水产优势形成规模化效应。”葛其寿这样阐述建立初衷。
据了解,联社集“生产、销售、科研、教学”一体化,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采用统一苗种选购、统一渔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组织原则进行统一协调。截至目前,联社水产养殖面积达到近万亩,带动农户5000户。
经过大半年的经营,让农户们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前就怕选到不好的苗种,出了问题也没人负责,现在联社不仅统一供应优质苗种,人为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补苗呢!”唐兴武说。更让村民高兴的是,自从加入联社后,不仅价格统一了,不用担心互相压价低价卖出,收购价还比外地高出了一二块钱一斤。今年收成好的人家卖到了1亩2万多元。
12月10日,金润水产专业合作联社门市部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成蟹拈捡、分类、过秤和分装入网袋。前面的空地,一堆一堆整齐地摆满了用网袋装着的幼蟹。门外,人们把堆放着的幼蟹一袋一袋地拎着往面包车上装,准备运往外地。“这些就是发往深圳,转运香港的。”联社董事叶飞高兴地介绍着。沿海等高消费城市,是合作联社今年新开拓的市场之一。据介绍,联社专门成立了市场部,负责开拓市场,主动调研市场,了解外地行情,负责与外地客商联系。如今,联社已经开拓出东到上海,南到深圳,西到乌鲁木齐,北到黑龙江省,形成了一个涵盖有东北三省、天津、北京、山东、河北、云南、贵州、重庆、广东、浙江等十多省市的大市场。联社内部成员各显神通,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如金新水产合作社,由于自身是大眼幼体蟹种的国内第一大户,主要负责幼蟹选购养殖这一块;太平合作社,在物流这一块比较强,牵头与外面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抱团闯市场,在信息共享、调剂余缺、满足客户需求上占有优势,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升级版。”叶飞这样阐述联社的功能。
不仅如此,科研也被摆上了联社重要的议程之一,联社与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计划2015年拿出300-500亩水田专门试点“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合作联社就是要让大家共享先进养殖技术,以及由先进理念指导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成果。”葛其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