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资源环保

辽宁省新增两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日期:2016-12-16 作者: 来源: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 【字号: 打印本页

  12月12日,辽宁省向农业部推荐的2处新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得农业部批准,即大连遇岩礁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辽宁浑河源细鳞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标志着我省已建各类保护区12处,总面积达1681202公顷。已完成《辽宁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2011-2020年》的83%。

  大连遇岩礁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正南约37km 的一处大陆基岩岛,总面积 471.95公顷,主要保护物种为黄条鰤、圆斑星鲽、牙鲆、栉孔扇贝、光棘球海胆,其他保护物种为仿刺参、皱纹盘鲍、香螺等野生资源。辽宁浑河源细鳞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清原满族自治县浑河源水域,主要保护物种细鳞鱼、七鳃鳗、拉氏鱥、北方须鳅,保护区总面积125.65公顷。

  水产种质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水产生活重要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即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关专家认为,有些水生野生动物的异常或灭绝,往往就是自然环境已经恶化和人类生存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的征兆。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生态平衡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最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水生野生动物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变化难度比陆生动物更大,更能作为环境保护晴雨表。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保护区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了水产种质资源原生态环境和基因库,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生长繁育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水产种质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力地保护了我省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